香港暫僅少數公立醫院 提供24小時通波仔手術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9/23 00:56

最後更新: 2019/09/23 01:23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育港表示,公院因資源及人手不足,心臟科醫生要兼顧內科服務,故至今仍未能全面提供24小時通波仔緊急服務。(林宇翔攝)

醫管局現僅少數公立醫院提供24小時通波仔手術,為緊急冠心病患者治療。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育港表示,通波仔早於90年代時已引入本港,但公院因資源及人手不足,心臟科醫生要兼顧內科服務,致至今仍未能全面提供24小時通波仔緊急服務,令有需要病人無法得到適切治療,或影響康復機會,甚至死亡。

劉指,最近知悉一名50多歲病人深夜11時因心臟病發到私家醫院求醫,接受心電圖檢查後需作緊急通波仔,但醫療費用要30多萬元;病人因難以負擔,獲即時轉介到公院,入院後4至5小時始獲溶血針開通血管,但其後情況仍不理想,出現心跳紊亂。院方翌日早上約9時為其通波仔,但術後約2小時病人仍因心肌已嚴重潰爛死亡,即病人由心臟病發至死亡,僅半日時間。

劉認為,每間接收急症病患的公院應有24小時通波仔手術服務,為心肌栓塞病人即時通波仔,或對藥物未能有效穩定的病人進行拯救通波仔,而上述個案就反映公院仍無法全面提供24小時通波仔,致病人難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治療致命;如遇緊急手術個案,應在確診後1小時內開通心臟血管,醫護需極速趕抵手術室,認同這對人手需求很大,但仍希望政府和醫管局下定決心,提供適應人手及休假補償,在3年內全面推行24小時通波仔手術:「醫護要一call(召喚)就要到,同時要清醒應付到手術,所以就算休息也不能飲酒,也不能去遠的地方,(醫護)就算肯做,但做完,醫院應補回休息時間,才能讓醫護發揮專長。」

醫管局回應稱,通波仔是一項需在迫切時間內進行的治療,為強化這項服務,已分階段增撥資源轄下7聯網的主要急症醫院,把服務時間延長至12小時。而緊急「通波仔」服務須由富經驗和對手術熟練的醫護團隊執行,醫管局會在心臟科醫護團隊的人手和技能等條件充足的情況下,分階段以聯網網絡形式提供24小時服務,首階段已於上年度年度在九龍中聯網開展,而九龍東亦將聯同九龍中聯網提供服務。

記者:楊玉珠、王詠妍